新娱乐在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重庆新闻

[不得不说的扶贫故事]从“城里人”到“咸宜人”

发布时间:2016-12-12 23:40:32
袁东笙给村民开小组会。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华龙网12月12日6时讯(记者 肖子琦)“当了第一书记,才真正了解了农村的实情、农民的感受,深感农民的辛劳和自己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重大。”这是城口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袁东笙到咸宜镇咸宜村担任第一书记10个多月来的切身感受。

从“袁科长”到“袁书记”为融入村民他22天走访199人

袁东笙进村的第一天,咸宜村的“两委”干部仍叫他“袁科长”,听到他们的称呼,袁东笙知道,“他们还没有接纳我。”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一直思考如何真正将自己融入到群众中去。

第二天早饭后,袁东笙主动找几个村干部拉家常,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工作和生活,逐渐消除他们的“陌生感”,还聊了自己来村的一些初步想法和打算,逐步增加了他们的“认同感”。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坚持到每一户建卡贫困户和村民代表家中进行走访,让村干和老百姓都说说“我们村里的事、家里的事、心里的事”,认识认识自己这个“袁书记”,也让自己了解老百姓的心声和需求。

通过一个月不停地走访、慰问、了解,袁东笙不但清楚了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拉近了干群关系,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土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听到的称呼就全是“袁书记”了。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和村干部的认可。

为拉近距离,尽快融入到群众中去,袁东笙一直坚持走村串户,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从2015年8月10日到8月31日,22天的时间里,他走访了全村全部建卡贫困户(55户199人),对村里A、B、C三类建卡贫困户进行再识别、再摸底,确保精准。同时,袁东笙与村“两委”前后召集开了多次村民代表会、建卡贫困户会、院坝会等,宣传扶贫政策,并与村干、党员和乡亲们一起理思路、商对策、谋规划,制定和完善了具体的帮扶措施。规划涵盖了交通建设项目、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住房改造项目、村容村貌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文化建设项目、社会保障项目、阵地建设项目。 

袁东笙走访调查,为村民讲解政策。受访者供图 华龙网发

从“城里人”到“咸宜人” 他建立电商服务站还通过产业让村民增收

“我虽然生活在县城,但我的父母、祖辈都是农村出身,我现在就是咱咸宜村的人。”这是袁东笙与乡亲们聊天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几个月的相处,老百姓已经把他看成了“咸宜村的人”。而袁东笙不仅把自己当成了“咸宜村的人”,还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袁东笙在咸宜村建立了咸宜村电商服务站,并召集有意向从事电商行业的乡亲,为他们讲解电商知识,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大胆创业,并广泛宣传当前精准扶贫政策,“乡亲们现在有困难就找到我,他们觉得我是值得信赖的人。”

袁东笙还帮助咸宜村率先在咸宜镇开设了第一家爱心超市,并发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先期共筹集了5000余元的生活日用品和500多件新旧衣物,为“爱心超市”的启动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爱心超市从8月25日成立以来,已经为贫困群众免费发放各类衣物271件,洗衣粉、肥皂、牙膏、牙刷共190套,让乡亲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不仅如此,袁东笙还完成了咸宜村所有建卡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每位交易中心职工、驻村队员、村社干部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制订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并结合村实际情况,将城口山地鸡、生猪、魔芋、经济果树作为咸宜村主要发展产业,并因户施策采取政府补助等方式,引导贫困户选择1-2个主导产业发展。前期通过土地流转引入苗木培育公司,使村民增加土地流转、基地务工收入。

如今,村里的人都觉得袁东笙是“扶真贫、真扶贫的人”。每每听到乡亲们亲切地邀请去家里做客,他心里总是暖暖的,“在咸宜村的日子,让我真正感受到村民朴实、善良和感恩的心,我坚信第一书记只有把心交给群众,群众才能把我们当成“村里的自己人”。

  • 上一篇:利用压缩空气发电?重庆这套设备全球首创
  • 下一篇:乡村路“打开”橙子销路 打工仔返乡种橙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