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娱乐在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56种民间艺术齐聚郑州过大年 传承文化播撒祝福

发布时间:2017-03-30 23:05:30

【背景】2017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包括皮影戏、泥泥狗、叶雕、高粱画在内的56种民间艺术在郑州郑东花卉市场齐聚一堂过大年,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占据绝大多数。惟妙惟肖的工艺作品,细腻讲究的表现手法,让观者应接不暇。这些艺人在传承技艺的同时,也将民俗文化中蕴含的祝福、祈愿思想传递给每位观者。

2月6日,郑州首届郑东花卉非遗文化艺术节现场,人潮如织。硕大的展厅中央,五十多种民间艺术展台一字排开,绵延百米。看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游客走走停停,在展台前流连忘返。

【同期】(游客张雪怡)我喜欢这个(泥泥狗),因为花纹漂亮,而且颜色鲜艳。

【同期】(游客李建国)皮影戏什么东西感觉像小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咦,这几十年没见了,现在看着感觉挺舒服的。

【解说】在此展览的民间艺术几乎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作品,每一种表演都凝结着前人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和智慧,而且并不常见。游客惊叹于传统技艺的巧夺天工以及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期】(游客)刚才我以为是那个啥呢,我以为是标本哩(是不是特别像)像。

【同期】(高粱画传人闫玉虎)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标本,就是乍一看像个标本,但是仔细一看,你还能看出来那种高粱的丝,一点一点做的。(不用上色吗)不用上色,这全是自然颜色。

【解说】记者发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在面对游客的不断询问甚至亲自尝试制作的要求时,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手把手地教授。一位传承者告诉记者,能得到这么多人关注太开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同期】(叶雕传人刘政)市民这个火爆程度是超乎想象的,这也证明了现在的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现象的到来,不再觉得国外的东西都是很好的,反而觉得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更加有味道。中国的这种传统的文化不会再消亡,会成为时代的主流。

【同期】(花卉市场负责人刘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关于非遗文化节,大家对非遗的历史传承的浓厚兴趣,包括非遗的由来,每一个项目的由来,每一个项目在整个过程的一种体验,大家兴致非常高。而不仅仅是商品的展销,是对这种文化渊源的兴趣。

【解说】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思想的浓缩,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总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它反映了人类普遍的关于生命、未来、希望、祝福等美好事物的价值追求。

【同期】(朱仙镇木板年画艺人)这个木板使用梨木的,然后还有桃木制作的。先刷墨,刷完之后,然后用宣纸往上面一铺,这样一刷,它是印刷下来的。(其实他这个东西也代表了美好的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嘛。

【同期】(拉洋片传人张公成)我只要在这儿一拉一唱,我一睁眼那都是五六个照相机,不管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得带着笑脸。从我这儿走,每个人不是伸出大拇指走的,就是带着笑脸走的。所以说虽然中国科学发达了很多,但是古老文化不能失传。

记者吕文岩阚力河南郑州报道

  • 上一篇:新春见闻:数万游人 洛阳古村落里寻年味
  • 下一篇:河南自贸区聘144名窗口服务人员 万人争先恐后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