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娱乐在线
主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环保卫士张强致信本报表谢意

发布时间:2016-04-15 14:00:31

本报报道张强事迹的版面

“感谢山西晚报对我手术前后的关注、报道,如果不是贵报在第一时间为我鼓与呼,就不会引起社会各界对我的关注,进而得到那么多爱心人士的捐助,让我顺利手术。感谢你们,也感谢那些所有帮助我、支持我的爱心人士!”4月14日,环保卫士张强致信本报,在表达谢意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报告诉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爱心人士,目前,他已出院回家,正全力配合医生叮嘱静养。“待养好病后,我会继续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建一个更宜居、更美好的生存环境。”张强说。

突患重病却不愿累及他人

说起张强,在太原市环保领域几乎无人不知。
12年前,为了全身心地投入环保公益事业,他毅然辞去工作,自掏腰包采购设备,创办了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12年来,他和同伴们曾在半年内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堆满8平方米的小屋;曾在太原市20余个社区试行垃圾分类;曾步行数十公里调查汾河污染现状;曾制作推广环保酵素,甚至设想以此净化南沙河……
他是太原市的环保先锋,他的事迹屡屡见诸报端,也结识了很多媒体界的朋友,记者也是其中一位,而且相识近10年。在外人眼里,肯定觉得这么好的人脉为啥不好好利用,然而,从2010年女儿生病到2014年离世,再到今年他自己脑部长了巨大动脉瘤,其间,记者与他因为活动、会议等见面的机会也不少,但他只字未提,也从未主动向其他媒体朋友求助。“这些年,社会上有些人对公益事业本就有很大的偏见,如果我公开求助,肯定会被认为是在打着公益的旗号装可怜,我不想让大家可怜我,不想因为家里这点儿小事,让自己一直从事的环保公益事业蒙上污点,能自己解决的事情决不拖累别人,拖累社会。”在张强眼里,女儿和自己先后生病,这些都是家事、小事,应该自己解决,为老百姓营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让大家每天都能够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这才是大事、好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得知张强的情况后,记者主动联系,并于3月15日在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里见到了张强,希望能给他一些帮助。“你的好意我心领了,还是先想想别的办法吧。”得知记者想在报纸上为他呼吁筹款时,张强一口回绝。就在和记者闲聊时,张强还通过电话协调今年义务植树的事情。

本报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一个和张强交好的朋友在得知张强拒绝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时这样说。他介绍,从12年前创办协会到现在,张强几乎没有什么积蓄,本就不多的工资除了维持日常生计,几乎全部贴到了协会,累计也有十好几万,前两年,因为女儿生病,就已经欠了30多万的外债,现在哪儿还有钱给自己看病,更何况还得20多万,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3月16日,记者以《他曾是环保先锋 现在脑部长巨大肿瘤急需社会帮助》为题,对张强多年从事环保公益宣传的事迹及目前面临的实际困难进行报道,并于当日在本报《山西头条》微信公众号推送,由于当时还没征得张强的同意,在稿件刊发时也没明确捐助的账号及相关信息。
出乎意料的是,这篇稿件在环保圈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当天晚上,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就几乎被这篇稿件刷屏,大家纷纷转发,并向记者索要捐助账号。第二天一大早,当记者在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的病房里见到张强时,他赶紧拿出手机让记者看。“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早晨一睁眼,以前的同事、朋友都给我微信转账,志愿者协会的微信群里也炸了锅了,仔细一看,才知道是你写了一篇稿子,大家知道了我现在的情况,都在给我捐钱。”张强一脸茫然地看着记者:“这可怎么办呀?”
此时,主治大夫正好要找张强探讨病情。当大夫告知“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瘤子随时有可能破裂,而破裂的那一刹那就意味着生命终结”时,张强的面部表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医生预估,手术费用得二十一二万。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先保住命再说……”在记者及周围朋友的劝导下,张强决定接受大家的帮助。

爱心涌动筹得善款23万余元

“这个位置长瘤子比较常见,但像他这么大的还比较少见,特别危险。”张强的主治大夫、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任少华介绍,为了安全起见,医院决定邀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黄清海副教授亲自主刀,手术时间初步定在3月23日下午。
此时已是3月18日上午,距离手术日仅剩不到5天的时间。虽然已经有同事、朋友通过微信、银行账号转入善款,但能不能筹到那么多的手术费用,还真是个未知数。
欣慰的是,在本报《山西头条》微信公众号刊发《他曾是环保先锋现在脑部长巨大肿瘤急需社会帮助》一文后,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们也以这篇稿件为申请材料,在微信平台上申请了“轻松筹”,与此同时,太原那些事儿、太原新发现、太原城市攻略、导玩太原等微信公众账号也开始扩散张强生病的消息,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同时,许多爱心人士也纷纷转发这一内容,为张强呼吁。
截至3月18日17时,通过各方渠道筹集善款10万余元。随后,新华社山西分社、都市110、太原晚报等多家媒体也对张强的事迹给予报道,“轻松筹”上的数字一直在变化、在增长,大家对张强的祝福、祈祷也越来越多。太原市环保局、太原张氏宗亲会、太钢宏业公司等团体也组织了不同形式的募捐活动。到3月23日下午张强手术时,共筹得善款20万元。
一直到手术结束,还有不少爱心人士前来看望张强,并表达自己的心意。最终,在本报的呼吁下,也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通过各方渠道筹得善款23万余元。

整理捐款明细希望给大家交代

“眼睛还是有些睁不开,医生说这是正常的,要完全恢复还需时日,我已做好心理准备。”4月14日,电话那头的张强告诉记者:“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对我而言,也是教训,大家费了这么大的劲儿把我救回来,我一定会好好配合医生,谨遵医嘱在家静养。待身体养好后,我会继续投身环保公益事业,用更好的状态回馈社会、回馈大家。”
闲聊中,记者得知,从4月1日出院到现在,张强也没闲着,他一直在整理捐款明细,希望能给大家一个交代。“最后出院的时候,除去医保报销的,个人总共支出215067.46元,出院后,又买了2000多块钱的药,这样算下来,大家捐助了的,还略有结余。”张强说,目前,账目明细基本捋清,还有个别捐款金额在统计时出了差错,出现重复,他正在核对中。“这一两天内我就会把捐款明细通过太原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微信群进行公布,也算是给社会、给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一个交代。”张强说。

本报记者 薛琳

○链接
张强写给本报的信

从确诊到手术,再到现在,不到40天的时间,我却深刻体会到了生命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在这里,我必须首先感谢山西晚报。感谢山西晚报对我手术前后的关注、报道,如果不是贵报在第一时间为我鼓与呼,就不会引起社会各界对我的关注,进而得到那么多爱心人士的捐助,让我顺利手术。感谢你们,也感谢那些所有帮助我、支持我的爱心人士们!
回想这一个多月发生的事情,至今都觉得像做梦一样。3月5日,在太钢医院住院检查时被查出有脑动脉瘤,医生当即建议去北京或更高一级的医疗机构去治疗,而且要快,因为据医生介绍,这种情况特别复杂,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3月10日,我住进了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最终被确诊脑部长了约27.5×21.9mm大小的巨大动脉瘤,必须马上手术,而且据大夫介绍,手术风险性高,费用预估近30万元,远远超出了我的经济承受能力。
我不得不向周围的朋友开口借钱,可一圈电话下来,距离手术费用还有很大出入。朋友建议向媒体求助,并把我的情况告诉了山西晚报的记者薛琳,第二天她就带着礼物到医院来看我,都是多年的老朋友,她直入主题提出要帮我在报纸上呼吁呼吁,看能不能寻求社会帮助。起初,我是拒绝的,实在不想因为个人的事情毁坏了协会的名声,担心有人又会因为我个人的事情给“公益”添堵。
没想到,3月17日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被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吓蒙了,打开微信一看,也全是朋友们的问候,还有红包、转账,有一二百的,也有一两千的,协会的群里更是炸开了锅,都在询问我的病情,仔细翻看后才发现,是因为薛琳的报道。
那一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在一天时间里收到这么多朋友的问候和帮助,我当天在朋友圈里留言: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感动一直围绕着我,短短十多天就筹够了所需的治疗费用。
因为我脑内动脉瘤巨大,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极高,为确保顺利手术,医院专门请了上海的专家来主刀,庆幸的是,手术很成功。如今,我最想表达的就是感谢,感谢我所有的朋友们,感谢所有的环保志愿者们,感谢媒体的同仁,感谢太原市环保局的全体人员,感谢太原张氏宗亲会,感谢太钢宏业公司的全体领导职工,感谢所有不认识我给我帮助的爱心人士,感谢医院的主治医师和白衣天使们,谢谢你们!
待养好病后,我会继续投身环保公益事业,和大家一起努力共建一个更宜居、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 上一篇:平遥农商银行资产总额超100亿
  • 下一篇:晋中海玉小饼干做成大产业